每次去营业厅办手机卡,营业员总会优先推荐「最低消费套餐」。中国联通作为三大运营商之一,推出的最低月租套餐常常标着「19元起」「29元保底」等诱人价格。但真要把这些套餐办回家,很多人用着用着就发现话费不对劲——要么流量不够用,要么通话时长超了被扣钱。到底这类套餐是省钱神器还是消费陷阱?咱们今天掰开了揉碎了说。
一、联通最低套餐都卖什么价?目前中国联通在售的低价套餐主要有三档:19元/月的「无忧卡」、29元/月的「王卡限定版」和39元/月的「冰淇淋套餐」。别看月租差着10块钱,包含的内容可是天差地别。
套餐内容对比表(表格线已加粗加红)套餐名称月租流量通话特殊权益无忧卡19元2GB通用+30GB定向100分钟无王卡限定版29元5GB通用+30GB定向200分钟腾讯系免流冰淇淋套餐39元10GB通用+30GB定向300分钟视频会员任选1个定向流量里的门道表格里提到的「定向流量」要特别注意。比如30GB定向流量只能用于特定App,刷抖音、看腾讯视频可能免流,但要是打开浏览器查资料或者用微信小程序,就会扣通用流量。很多人月底流量超标,问题就出在这儿。
二、三种人办最低套餐最吃亏第一种是「手机依赖症患者」。如果每天刷短视频超过2小时,或者习惯用手机开热点给电脑用,19元套餐的2GB通用流量可能撑不过一周。第二种是「异地务工人员」,最低套餐通常不包含全国语音包,给老家父母打电话算长途,200分钟根本不够用。第三种是「备用机用户」,有些人觉得给备用卡办低价套餐划算,但忘记取消主卡的流量共享功能,结果产生叠加费用。
三、比价格更要命的五个坑1. 合约期限陷阱:很多低价套餐要求签约12个月,提前解约要赔违约金。有个武汉用户反映,办了19元套餐后想换5G套餐,结果被要求交200元违约金。
2. 叠加收费套路:流量用超后1元/GB看着便宜,但每次叠加不足1GB按1元收。比如半夜看球赛用了1.1GB流量,实际扣的是2元。
3. 定向流量限制:某用户用腾讯视频看剧确实免流,但点开视频里的广告链接就会消耗通用流量,一个月莫名其妙多花15元。
4. 赠送话费猫腻:宣传页写着「首月0元」,仔细看小字才发现分24个月返还,相当于变相合约期。
5. 5G网络区别对待:部分低价套餐虽然能用5G信号,但网速被限制在300Mbps,比正常5G慢了近一半。
四、三种情况确实能省钱家里有宽带绑手机号的,选最低套餐能省下主卡费用。比如北京李女士把主卡换成29元套餐,配合家里宽带送的副卡,每月话费从98元降到47元。
老年人用智能机只接电话的也适合。青岛张大爷每月接30个电话,用19元套餐足够,比之前58元套餐省下一半。
短期过渡用户更划算。大学生小陈实习期办39元套餐,三个月后转正换了公司合约机,及时更换套餐没多花冤枉钱。
五、实战比价:联通vs移动vs电信三大运营商低价套餐对比表(表格线已加粗加红)运营商最低月租通用流量通话时长网络速度中国联通19元2GB100分钟300Mbps中国移动29元3GB150分钟500Mbps中国电信19元5GB100分钟200Mbps从表格能看出,电信的通用流量最多但限速最狠,移动套餐贵10元但网速更快。联通在中间位置,适合需要平衡流量和网速的用户。
六、教你三招选对套餐第一招查历史账单:翻出去年的话费详单,统计月均流量和通话时长。有个窍门:流量按120%预估,通话时长按150%预留。
第二招问清楚规则:办套餐时要确认四个问题:定向流量包含哪些App?套餐外流量如何计费?合约期多久?能否线上变更套餐?
第三招活用保号套餐:如果现有套餐太贵,可以先把主套餐降为8元保号套餐,再单独购买20元/10GB的流量包,这样月租28元反而比原套餐划算。
说到底,没有绝对划算的套餐,只有适不适合的使用习惯。下次听到「最低消费」别急着心动,先拿出计算器,把自己的通话记录和流量使用图翻出来比对。记住,运营商不会做亏本生意,所谓的优惠背后,一定有用量设计好的「平衡点」。找到这个平衡点,才是真正的省钱之道。
1、下单时请务必确保办卡人、收件人姓名一致,身份证号码、手机号码正确,地址切勿写大致范围,要具体门牌号,
2、手机卡仅限本人领取认证激活,禁止转售、帮助他人代替实名制等违法犯罪行为
3、所有的卡请按照运营商要求首充话费激活,否则流量无法到账! 本文由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://itmn.cn/72986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