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本纪(33)
三年,幽王嬖(bì)爱襃姒(bāo sì)。襃姒生子伯服,幽王欲废太子。太子母申侯女,而为后。後幽王得襃姒,爱之,欲废申后,并去太子宜臼(jiù),以襃姒为后,以伯服为太子。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:“周亡矣。”昔自夏后氏之衰也,有二神龙止於夏帝庭而言曰:“余,襃之二君。”夏帝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,莫吉。卜请其漦(chí)而藏之,乃吉。於是布币而策告之,龙亡而漦在,椟而去之。夏亡,传此器殷。殷亡,又传此器周。比三代,莫敢发之,至厉王之末,发而观之。漦流于庭,不可除。厉王使妇人裸而譟(zào)之。漦化为玄鼋(yuán),以入王後宫。後宫之童妾既龀(chèn)而遭之,既笄(jī)而孕,无夫而生子,惧而弃之。宣王之时童女谣曰:“檿(yǎn)弧箕服,实亡周国。”於是宣王闻之,有夫妇卖是器者,宣王使执而戮之。逃於道,而见乡者後宫童妾所弃妖子出於路者,闻其夜啼,哀而收之,夫妇遂亡,饹於襃。襃人有罪,请入童妾所弃女子者於王以赎罪。弃女子出於襃,是为襃姒。当幽王三年,王之後宫见而爱之,生子伯服,竟废申后及太子,以襃姒为后,伯服为太子。太史伯阳曰:“祸成矣,无可奈何!”
01
【注释】
1.嬖:宠爱。
2.去:废掉。
3.史记:史书的通称,古时各国都有自己的史记。《正义》:“诸国皆有史以记事,故曰史记。”
4.庭:同“廷”,朝廷,宫廷。
5.余:我,我们。
6.褒:当时的国名。
7.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:意思是通过占卜来决定是杀掉它们还是赶走它们还是留住它们。
8.莫吉:没有一样是吉祥的。
9.请:求。漦(chí,离):涎沫。《国语•郑语》韦昭注:“漦,龙所吐沫。”
10.币:泛指用作礼物的丝织品。策告之:《集解》引韦昭曰:“以简策之书告龙,而请其漦也。”
11.亡:消失。
12.椟(dú,读):木匣子。这里是用匣子装的意思。
13.比:接连,连续。
14.发:打开。
15.裸:赤身。噪:很多人一起叫嚷,喧哗。
展开全文
16.玄鼋:蜥蜴之类。鼋,也作“蚖”。
17.后宫:古代帝王妃嫔所处的地方叫“后宫”。
18.童妾:小女婢。。既龀(chèn,趁):刚刚换完牙。龀,儿童换牙。遭:遇上,碰上。
19.既笄(jī,机):成年以后。笄,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,这里指女子可以插笄的年龄,即成年。
20.子:孩子。古代男女通称子。
21.谣:歌谣。
22.檿(yǎn,眼)弧:山桑木制成的弓。弧,弓。箕服:箕木制成的箭囊。服,箭囊。
23.使:派人。执:捉拿,拘捕。戮:斩,杀。
24.乡(xiàng,向)先前。乡,同“向”。妖子:夭子,婴孩。夭:初生的。《集解》引徐广曰:“妖,一作‘夭’。夭,幼少也。”
25.哀:怜悯,同情。
26.之后宫:到后宫去。
27.无可奈何:意思是没有办法可以改变了。
02
【大意】
三年,幽王宠爱褒似。褒似生下儿子伯服,幽王想废黜太子。太子的母亲是申侯之女,被立为王后。后来幽王得到褒姒,宠爱她,打算废黜申后,并除去太子宜臼,立褒姒为王后,伯服为太子。周太史伯阳读历史记录说:“周将要亡国了。”从前当夏后氏衰败,有两条神龙降落在夏帝的庭院而开口说:“我们,是褒国的两个君主。”夏帝卜问究竟是杀掉它还是赶走它或留下它,都不吉利。卜问是否可以把龙的涎沫收藏起来,才得到吉兆。于是陈设布帛,书于简策,向神龙祷告,龙走后留下涎沫,被盛在匣中收藏起来。夏灭亡,此器被传于商。商亡,此器又传于周。接连三个朝代,都没有人敢打开它。到厉王末年,才打开观看。涎沫流于庭院,除不去。厉王让女人赤身裸体而大声呼叫。涎沫化为黑色的蜥蜴,钻进王的后宫。后宫有个童女刚满七岁,碰上它,到十五岁行过笄礼后怀了孕,因为没有丈夫就生下孩子,感到害怕而把该子扔掉。宣王时有童女唱歌谣说:“见到山桑做成的弓和箕木做成的箭囊,周国将要灭亡。”当时宣王听到了,正好碰上有夫妇俩卖这两佯东西,宣王叫人把他们抓起来杀掉。他们逃跑走在路上,看见先前后宫童女扔在路边的孩子,听到孩子在夜里啼哭,出于怜悯而收养了她。夫妇俩终于逃亡,跑到褒国。褒国人犯了罪,请求献上童女扔掉的女儿给王以求赦免。这个被扔掉的女孩是来自褒国,就是褒姒。当幽王三年时,王到后宫,一见到她就爱上了她,和她生下儿子伯服,竟然废黜申后和太子,立褒姒为王后,伯服为太子。太 史伯阳说:“灾祸己形成,没有任何办法了!”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